2010年5月11日星期二

所謂「百行孝為先」,大家怎樣慶祝母親節呢?何不分享一下呢?

學 女 紅 發 揚 母 親 藝 術

(星島日報報道)前日是母親節,各大商場、食肆紛紛推出各種母親節優惠,提醒為人子女應該要在母親節當日,帶母親出外消費,或吃頓好的,以示孝心。香港是商業社會,母親節變得商業化,實在難以避免,不過,Elsie相信,作為人母的,其實不介意母親節是否有禮物,抑或吃甚麼慶祝,最重要的,還是子女健康成長,全家人都快快樂樂。對母親而言,那已經是最好的禮物。

  在母親節前,Elsie知道很多學校都有相關活動,好像南區的私立一條龍學校弘立書院,日前就邀請了台灣非牟利組織「母親的藝術基金會」理事長陳曹倩,教授學生女紅,還教他們做香包;另外,校方又在中學部的圖書館,舉行「母親的藝術中國女紅拼布作品特展」,展覽中國傳統拼布藝術和民俗手工藝品「老虎娃娃」,給同學認識中國傳統母親的手藝,當日Elsie亦有到場參觀。

甫入到弘立書院的中學部圖書館,Elsie已看到一幅幅色彩繽紛的拼布壁飾,書櫃上又放了很多「老虎娃娃」,加上館內的中式桌椅,感覺古色古香;而一班二年級生,不論男生女生、中國還是外籍學生,都分組而坐,在陳女士和家長義工的指導下,拿起針,一針一地縫製香包。

  陳女士同Elsie講,女紅是中國母親的傳統藝術,當中包括刺繡、縫紉、紡織、漿染等。在以前的年代,女孩子十歲左右就要跟母親學女紅,從設計、選布、製作等都是自己一手一腳做,但隨時代的轉變,不但小孩子無機會接觸女紅,連母親本人也未必懂得。「中國古代的母親,甚麼都懂得做,她們都是藝術家。」

  不過,由於母親的手藝,都是用於日常生活,例如今次做的香包、織布等,都屬於生活用品,容易用舊,所以其包含的藝術性都被忽略。現時陳女士常在台灣和香港展出女紅藝術品,又舉行有關的講座,都是想喚醒新一代對母親藝術的注意,保存這種文化。

剛上任的弘立書院總校長查永茂(Malcolm Pritchard)同Elsie講,是次在校內舉行女紅工作坊、展覽和講座等,其實是該校在新學期時,成立了「中國文化中心」,以推廣中國文化,而中心成立以來,已舉辨了多項文化活動,例如請香港浸會大學的陳致教授講孔子與儒家的關係、邀請文化界名人黃英琦講香港文化的傳承與現貌等等。在校內為學生辦女紅工作坊,其實是想同學通過親身體驗,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多了解。「不通過親身接觸,同學不會明白為甚麼要學習。」

  弘立書院中學副校長、中國語文及文化總監高小剛則說,校方把中國文化定為學校宗旨的一部分,所以在課程設計上,會加入很多中國文化元素。「文化是一個流動,是活的傳承,中華人民都應該要學習。」他又說,「中國文化中心」辦的活動,受惠的不只學生,同時也歡迎校外人士參加,像「母親的藝術中國女紅拼布作品特展」,其實亦歡迎社區人士進校參觀,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中國傳統文化。

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

「戲棚齊齊賞」活動反思

大家參加過「戲棚齊齊賞」活動後,有何得著與感想呢?

2010年4月21日星期三

你認為發展局應否向魯班廟的修葺提供資助?為甚麼?

魯班廟修水滸雕塑 擬申百萬

文章日期:2010年4月21日


【明報專訊】全中國唯一只供奉魯班的西環魯班先師廟,上月完成復修,包括修補已出現裂痕的磚牆及更換近三分之一已破損瓦片,耗資約71萬元,不過,工程不包括修葺屋脊上108個《水滸傳》好漢的雕塑,以及廟內外已褪色的壁畫,業主計劃年底再向發展局申請100萬元資助,修葺有關裝飾物。

光緒十年(1884年)建成的魯班先師廟,由當年香港三行(木、油漆和泥水)同業集資興建,以供奉「百匠之師」魯班先師,每逢農曆六月十三的魯班先師誕都有數以百計業界人士參拜。

以磚換磚 去年花71萬補裂牆

魯班廟業主廣悅堂的第一副主席勞鑑指出,每年都會為該廟維修,工程費達10萬至20萬元,由於廟宇已達「126歲」,漏水、瓦片破損和磚牆呈現裂縫等問題無法根治,其中一幅內磚牆的裂縫高達8米,遂向發展局申請資助,於去年11月展開工程,耗資約71萬元。

負責維修的富恒建築有限公司古蹟復修負責人王鴻強指出,要「以磚換磚」,才能令已裂的磚牆「不知不覺間恢復原貌」,但要找到相同質料、顏色和大小的青磚並非易事。「主要回內地找,但當中有10多塊磚是在香港圍村找來,始終雍正至道光年間用的青磚都差不多大小」,他又說,近三分之一的瓦片要更換,單是尋覓與原貌相符的磚和瓦,已花了一個月。

找來材料,亦不代表可馬上動工,由於魯班廟位於青蓮臺,無車路直達,上落均要靠梯級,工人運送材料和工具都要多花腳力。曾為北京故宮翻查維修紀錄、協助復修西藏布達拉宮的王鴻強直言﹕「因為這是第一間魯班廟,所以我想幫手,魯班是我們全行的師父,要飲水思源。」他形容,廟內外的雕塑、壁畫和泥塑都非常精巧,其中站於屋脊、把108個好漢表情刻劃得栩栩如生的雕塑,他雖走遍中國廟宇,也沒看過。

屋脊108好漢雕塑極罕有

除「108好漢公仔」,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魯班廟內外、門牆和山牆都有壁畫,勾畫「達摩渡江圖」、「望子成龍」和「福祿壽全圖」等,廟內牆壁亦有描述《封神演義》的泥塑,但部分公仔已破爛,露出鐵枝,部分壁畫亦已褪色,勞鑑表示,將於年底向發展局申請資助修葺。古蹟辦總文物經理譚士偉表示,已記錄各泥塑、雕塑和壁畫現狀,會深入研究各工藝表達的故事,才考慮何時及如何復修。

轉載來源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article/100420/4/hlky.html

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

中學生最常見的精神困擾原因是甚麽?如果有同學出現精神困擾的徵狀,你會怎樣幫助他?

中大研究:一成中學生 初期精神困擾

文章日期:2010年4月14日

【明報專訊】學生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,香港中文大學 以問卷方式調查近2000名中學生,發現一成受訪中學生出現初期精神困擾徵狀,例如經常哭泣、焦慮及離家出走等。中文大學及新生精神康復會將製作1000份青少年精神健康教育資源套,派發予全港700多間中學及青少年中心,加強教師及大眾對青少年精神病的認知及辨別。

常哭焦慮離家出走

中大心理學系與新生精神康復會獲食物及衛生局贊助,去年以問卷調查1914名中學生,發現11.1%受訪學生出現情緒及行為問題,包括一些內在表現如拒絕與人交談、經常哭泣和憂鬱等,部分學生在行為上會離家出走,甚至偷竊和打架等。
負責研究的中大心理學系副教授麥穎思指出,該批學生已有精神健康問題,需要轉介專業人士作進一步評估,以確定他們是否患有抑鬱症、社交焦慮症或驚恐症 等精神病。調查又發現,出現愈多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,愈不願意求助,麥穎思建議家長及教師多關心青少年,當發現他們有類似徵狀,應鼓勵他們主動求助。

轉載來源http://life.mingpao.com/cfm/dailynews3.cfm?File=20100414/nalgf/gfb1.txt

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

中國古代有很多重大的科技發明,如指南車、火藥、侯風地動儀等。為何到了後來中國的航天技術卻比西方落後?

中國古代有很多重大的科技發明,如指南車、火藥、侯風地動儀等。為何到了後來中國的航天技術卻比西方落後?